數字、形狀和測量,其實都可以輕鬆融入日常生活!
這裡整理了 5 個簡單又實用的數學活動靈感,
每個都只需 5 分鐘內就能準備好,
讓孩子在遊戲中自然理解數學概念🧠
1. 填入缺少的數字:跳數練習
孩子從小就會觀察生活中的「規律」,像是衣服的條紋、地毯的圖案。這些觀察是他們理解數學模式的起點。
跳數(skip counting)就是「重複加法」,例如每次加 2、加 5 或加 10。
當需要數大量物品時,我們可以先分組再跳數,效率更高,也能為乘法打下基礎。
🧡 玩法建議: 用磁力片寫下數字序列,故意留下一些空格,請孩子試著填上缺少的數字。不只能練習跳數,也能幫助他們理解加法與乘法之間的關聯。
💡 小提示:也可以試著玩「倒著跳數」喔!
2. 用磁力片量身高:非正式單位測量
photo labyrinths.and.lovehearts

孩子在學會使用尺之前,就會自然說出:「我比哥哥矮」、「這支筆比較長」。
透過「非正式單位」——像是磁力片、橡皮擦或冰棒棍,孩子能開始理解什麼是「長度」。
🧡 玩法建議: 請孩子猜猜看家人的身高大約需要幾片磁力片,接著實際測量看看。從中學會「不留空隙、不重疊地對齊」,並透過排列與比較,培養測量的直覺。
3. 拼出「面積機器人」:圖形建構遊戲
孩子在拼磁力片時,會開始注意圖形的大小、形狀與排列方式,這其實就是面積的早期概念。
🧡 玩法建議: 先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彩色機器人,再用相同顏色的磁力片拼出來。數一數用了幾片,就是機器人的「表面積」啦!
💡 小提示:若使用到直角三角形,還能延伸討論「一半」的概念唷~
4. 蓋出乘法城市:認識陣列與等量概念
乘法不只是背九九乘法表,更重要的是理解它與加法的關係。
像是跳數、重複加法、或是乘法前後項交換的概念。
🧡 玩法建議: 出一題簡單乘法題(例如 2×3),請孩子用磁力片蓋出 2 排 3 行的建築物。透過把磁力片建成一座大樓,觀察最後的答案。
5.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建構
立方體、球體、錐體… 這些形狀我們每天都遇到,孩子其實早就觀察到了!
透過實際建構立體圖形,孩子能理解什麼是邊、角與面,也能從不同角度觀察空間結構。
🧡 玩法建議: 找出生活中熟悉的物品,和孩子一起觀察形狀,接著用磁力片拼出來:
- 面紙盒 → 長方體
- 削鉛筆機 → 三角柱
- 魔術方塊 → 正方體
- 蛋糕 → 三角柱
希望這些數學小遊戲能為你帶來靈感!
如果你也有和孩子一起玩的畫面,歡迎在 IG 、 FB 或是 Threads 上分享成果,記得標註 @heymag_studio,讓我們一起欣賞孩子的創造力吧 🌈✨